欢迎进入株洲市第十三中学官方网站!
今天是 2025年 05月 02日 星期五
株洲市第十三中学
School moral education
学校德育
安全教育 您的位置:主页 > 学校德育 > 安全教育 >
健康入春,预防先行——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2023-03-14 返回列表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最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疾病的季节。尤其在开学季,更是流感和诺如病毒肆虐时期。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春季传染病的发生,希望大家了解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有效提高对预防保健工作的认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属于人类杯状病毒科中诺如病毒属的原型代表株。自科学家1972年在美国诺瓦克一所学校疫情的粪便标本中首次分离发现后,全世界范围内许多聚集性呕吐腹泻感染疫情已报道与诺如病毒相关。该病毒全年均可感染,寒冷季节高发,其主要感染对象是成人及学龄儿童。近日,多地疾控部门提醒: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泻,已进入发病高峰期!
      诺如病毒如何传播?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短,感染剂量低,传染性强,10-100个病毒颗粒即可引起感染,容易引发聚集性疫情。一般在感染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中可发现诺如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传播,可通过以下方式:
      1.病毒变异,接触病人的呕吐物或排泄物;
      2.接触被病人摸过或用过的物品;
      3.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
      4.接触污染的食物或水。
      感染后症状及治疗
      主要症状:诺如病毒一般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一般为急性起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
      1.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注意: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2.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饮温开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尤其是贝类等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
      3.患病期间居家隔离
      患者需根据病情居家或入院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检测呈诺如病毒阳性但无感染性腹泻症状的隐性感染者,也需居家隔离3天。患者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尤其不要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幼儿。
      4.做好消毒工作
      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患者家庭环境也应依据医务人员指导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5.患病后不要过于担心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一般病情轻微,持续时间短,预后良好。患者应充分休息,清淡饮食。
二、新冠病毒感染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目前我省疫情处于低水平,疫情形势平稳。重点防护的人群为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基础疾病患者等脆弱人群。请广大市民要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多开窗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坚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
       防病指引
      1.做防护:日常要坚持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一米线这“防疫四件套”。
       2.打疫苗:建议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者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0岁以上人群、严重慢性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人员优先推荐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已完成全程接种的人群尽早接种加强针。加强针共两剂。
      第一剂加强针:已完成全程接种的18-59岁人群按照6个月以上的时间间隔接种第一剂加强针,60岁以上老年人按照3个月以上的时间间隔接种第一剂加强针。
      第二剂加强针:第二剂加强针与第一剂加强针的时间间隔为6个月以上。所有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疫苗均可用于第二剂次加强免疫,优先考虑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另外,按照目前国家相关规定,感染新冠病毒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6个月内无需接种疫苗,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3.早排查:每天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三、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般由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
      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可持续2-3天。伴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头痛、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全身酸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
      1.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2.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避免空气传播。
      3.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鼻、眼。
      4.适当增减衣物,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5.加强锻炼,均衡饮食,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肿脖瘟、痄腮,是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通过飞沬传染,少数通过用具传染。
      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胀痛,表面发热。用手按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一般4~5天逐渐消退。同时会伴有发热、畏寒、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症状。
      预防措施
      1.注射疫苗进行预防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2.外出时注意戴上口罩,打喷嚏时应掩住口鼻。
      3.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4.少去人多密集的地方。
五、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
      主要症状
      1.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肺部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2.结核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疾病中历史最悠久,而且具有高感染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疫情递减速度低的特点。
      3.传染源:痰菌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带菌牛乳引起的感染已很少见。
      4.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排出的结核菌易悬浮在飞沫中,当被吸入后即可引起感染,排菌量愈多、接触时间愈长、飞沫直径愈小,愈容易引起感染;患者随地吐痰,痰液干燥后结核菌随尘埃飞扬,亦可造成吸入感染。
      5.易感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儿童、糖尿病人、矽肺、HIV感染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易感染结核病。
      6.凡是具备以下症状之一者均为疑似结核病人。①咳嗽、咳痰≥2周;②咯血或血痰;③其他,如:低热或胸痛≥2周或午后潮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午后逐渐升高、夜间爱出冷汗);④家里有确诊为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如家庭成员、同学、同事、邻居等。
       预防措施
      1.保持心情愉快,加强营养、均衡饮食,合理膳食,保证充足的睡眠。
      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3.养成开窗通风的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中细菌浓度,勤晒衣服和被褥。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在咳嗽、打喷嚏时用手纸捂住嘴巴和鼻子,避免结核杆菌通过飞沫传染给他人。 
      5.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又出现连续二周以上的咳嗽、咳痰等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到定点诊治医院结核病门诊就诊。 
      6.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以免传染给他人。
 
株洲市第十三中学保健室
二维码
株洲市第十三中学 电话:0731-22623656 传真:0731-22623655 网址:www.zz13z.com 地址:株洲市荷塘区石宋路399号
Copyright © 2019 株洲市第十三中学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19005998号-1   技术支持:株洲市第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