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学子看过来:对话十三中校长,遇见更美好的你!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市十三中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株洲市第十三中学坐靠石子山,门邻东湖水,占地74亩,校园环境优美,办学特色鲜明,成绩亮点突出。1979年3月,学校前身株洲市郊区一中建校;1997年7月,由市教育局直管并更为现名。2009年,学校成功创建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00余人。
学校是株洲市物理、政治课程基地,化学、体育、传统美术学科基地,戏剧影视与文学创作特色基地、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优质生源基地,株洲市高中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培训基地。学校弘扬“尚德立人、自强不息”校训,用情凝聚心力,加强精致管理,努力追求卓越,获评“全国生命教育实验学校”“全国新高考选课走班示范校”“全国中小学体育工作示范校”“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示范校”“湖南省文明校园”“株洲市高中质量建设突出贡献奖单位”“株洲市文明标兵校园”等多项殊荣,众多学子从这里走向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武汉体育大学等名校,培育了清华大学教授肖靖、著名歌唱家王丽达、世界级女高音歌唱家姚博慧等众多优秀校友。
株洲市十三中作为湖南省示范性高中,始终奔跑在教育改革的前沿,以勇者的气魄,立足务实敢创新;以智者的思维,深耕“立人”守本真;以生命教育的视角,着力“阳光德育、课程优育、艺体美育”,培育学生“深厚的家国情怀、坚定的担当精神、阳光的内心世界”,打造“有特色、高质量、现代化”的优质品牌高中,建设“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的阳光家园,让教育成为美好的遇见!
问:市十三中办学有何特色?
“朝幸福出发,向美好而行!”学校着力“让每一名师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唯有美好的教师,才能教出美好的学生。十三中有一支特别优秀、特别敬业的教师队伍!这是十三中办学的最大特色和底气!其中,有24名市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现任市级学科带头人9名,居全市高中第一;有6个市级学科与课程基地,新任株洲市名师培养对象4名、教育后备人才培养对象9名,均居全市高中前茅......
倡导“生命教育”:“润泽生命,启迪智慧。”让每位师生受到尊重,提升每位师生的生命质量。让每一位学生受到尊重而热爱生命,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而阳光自信,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而多元发展。
夯实“阳光德育”:通过开展“立德、立人”系列教育,开设阳光教育课程,实行阳光励志评价:比态度,比友善,比进步,让每个孩子登上不同的荣誉榜,努力让学生具备“深厚的家国情怀、坚定的担当精神、阳光的内心世界”。
做好“课程优育”:积极开设生命提质课程、艺体助力课程、科技创新课程,坚守和完善“三有”课堂和“课例研究”校本教研。
加强“艺体美育”: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制”成才计划,让每名学生学会一门艺体特长,增添一双成才的翅膀;让每名学生热爱生活,内心阳光,敢于有梦、勇于追梦。
问:市十三中是如何打造“生命教育”品牌的?
开设优质的生命教育课程。一是通过开展生命安全、生命健康、应急自救等专题活动,让学生学会生存——延伸生命的长度。二是通过开设认识自我、人际交往、情绪管理、青春期等专题课程,让学生能够快乐生活——拓展生命的宽度。三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涯规划、积极心理品质等专题辅导,让学生高品质生活——成就生命的高度。四是通过开展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研学实践等专题活动,让学生保护生态——守护生命的温度。五是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文明礼仪、艺术与审美、生命的归宿等专题内容,实现生生不息——增加生命的厚度。
夯实“心理教育”“家校共育”,全面呵护生命安全成长。加强心理咨询室师资力量,打造心理辅导团队,每天为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孩子们敞开心扉,学会“倾听、倾诉”,走出阴影,阳光生活。推进“教师用情家访、干部用心联班、办好家长学校”等活动,传递家庭教育智慧。组织各种安全排查、消防法制培训、疏散演练等活动,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我处置能力,确保事故发生率为零。
开展“生命教育展示月”系列活动。以“生命教育展示月”为契机,促进各教研组、各班积极开展活动,梳理系列成果,加强宣传展示;以“热爱生命、遇见美好”为主题、以校园大舞台为媒介丰富生命教育活动,让校园书声琅琅的同时,充满歌声、琴声、欢笑声、呐喊声,激励师生热爱生命,绽放精彩,感受生命的美好,增强生命教育的氛围和实效。
问:市十三中是如何推进“精致管理”的?
“让亮点和问题看得见,让考核和提醒面对面。”在科学决策的前提下,不回避考核,不吝于提醒,做到“风雨陪伴”,注重团结和谐,才能落实精致管理,向过程管理要质量。
坚持以“日通报”为抓手,年级组、课程发展中心对每日教育教学进行巡查通报,强化教师的示范意识、生本意识、规范意识、效率意识、育人意识,培养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的优秀品质。
坚持以“周小结”为抓手,年级组、教研组对本周工作进行小结,分享成功做法、指出问题不足,明确下周工作中心与举措,确保教师的工作有纲可循。
坚持以“月考核”为抓手,年级组借助月考诊断教学效果,及时纠偏扬长,打造良性教风、学风,课程发展中心借助学生测评与教学常规检查,推进备课、作业批改落到实处,和谐师生关系。
坚持以“期评价”为抓手,参与全市统考和兄弟学校联考,评选优秀班级和优秀班主任,营造班风学风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问:市十三中是如何应对教育改革的?
改革教师评价机制。改革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绩效提升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学实施与设计以及学生反馈等。强调以自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评价模式,从德、勤、能、绩多个方面全面评价教师。
改革学生评价机制。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健全《学生质量综合评价制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更要注重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让每一名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努力实现人尽其才,充分实现其个体价值。
注重课程文化建设。通过加强课程和文化领导力,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让新课程理念内化于师生之心,外化于活动之形。加强全员课程文化建设,注重课程组织的实效性和艺术性,让学生管理严而有爱,让师生关系亲而不密,让教师之爱看得见,让课堂“有方、有味、有效”,让校园充满活力,让教育成为美好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