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
祥龙回首辞旧岁,金蛇起舞迎新年。在这万象更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学校,向辛勤耕耘的全体教职员工,向青春昂扬的同学们,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校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新年祝福!
站在辞旧迎新的时间节点上,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主题——
“意义”。它不仅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核心,更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灯塔。
2024年,是十分有意义的一年。我想用三个关键词——“奋斗”“成长”“温暖”——来简要回顾学校的发展与收获。
回 望
过去的2024年,是奋斗的一年。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专家宣讲、党员示范、党性教育、实地培训,一次次活动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根基,让党旗在校园高高飘扬,引领学校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稳步迈进。我们坚持五育并举,“立人”教育深入推进,书声、歌声、呐喊声回荡校园。在学科活动中,名家名师进校园,诗文诵读、科技创新等活动精彩纷呈;体育赛场上,篮球排球赛、田径运动会燃动青春;艺术舞台上,合唱比赛、班级展演绽放光彩。我们培养的不仅是成绩向上的学生,更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全国生命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校”“株洲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优秀学校”、22名学生在湖南省大中学生体育舞蹈比赛中摘金夺银,这些荣誉和成绩是对我们努力奋斗的最好见证。
过去的2024年,是成长的一年。我们术业专攻,赋能前行。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学校正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骨干力量辐射引领,多样化教研活动如高三“立人论坛”、常态化教学督导、高水平专家培训、高质量课堂建模有序开展。这一年,我们获评“株洲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深度学习’项目实施示范学校”,第六次获评“株洲市实施教师素养提升先进单位”,老师们在省、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112人次,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励57篇;6项省市级课题开题、结题,3项省教改项目完成中期检查。柳芳、唐知、袁辉、钱爱平等4位老师被聘为省级兼职教研员,苏建林老师获评株洲市优秀教师。教师队伍之强支撑了学校教育之强,我们看到了老师们的专业精进,更看到了他们对学校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
过去的2024年,也是温暖的一年。市政府、市教育局领导的调研关怀如春风化雨,助力学校发展与师生幸福,他们为学校各项工作指明方向、传递智慧;这一年,我们合力共进,协同发展。校家社同频共振,举办家长学校讲堂、实施“大家访”活动,与市三医院共建医校基地,携手市人民医院开展急救培训,共同护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们优化内部治理体系,完善评价制度,推动学、教、管、评一体化,为学校质量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开展有仪式感的工会活动,所有节日用心过,生日贺卡用心写,教师心声用心听;我们不断完善校园基础设施,更新宿舍和体育馆空调,优化道路、文化墙和绿色空间,为师生创造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我们举办45周年校庆活动,特色办学成果汇报演出惊艳亮相,校友们纷纷回归,捐赠文化石,共叙母校情,这份情谊如冬日暖阳,温暖着每一个十三中人的心。
展 望
回首2024,学校在党建引领、师生关怀、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办学成果、治理评价、协同育人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将激励着全体师生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砥砺前行,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展望2025,我们将继续以党建为旗帜,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师生幸福为目标,奋勇前行。深化“立人”教育,探索更多育人路径;加强队伍建设,培育更多教育英才;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共同书写学校新的篇章。
面向2025,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征程,面对教育、面对学习、面对成长,我们又该追寻怎样的“意义”呢?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这两句古诗为我们揭示了“意义”的本质:
在不断的追求与探索中,我们终将抵达心中的“春山”。“意义”这一深邃且富有力量的词汇,对于我们的人生轨迹、梦想蓝图以及奋斗征途,都有着无可替代的非凡价值。我们无论身处怎样的时代和岁月,都要铭记并践行那些赋予生命深度与广度的“意义”。在此,我想和大家探讨三个维度的意义:在时代浪潮中坚守教育的意义,在自我突破中笃定学习的意义,以及在梦想追逐中把握青春的意义。以此展望2025年的无限可能。
一、在时代浪潮中坚守教育的意义
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如潮涌动的时代。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见证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从ChatGPT到各类大模型的应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科技的力量。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
在这场技术革命浪潮中,坚守教育的意义和本质应该是我们不变的使命。教育的意义在哪里?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教育的真谛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一万次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也正如张桂梅老师所说:“我希望孩子们提高的不只是成绩,还应该有眼界、心气。”这个“眼界”就是对世界的理解;这个“心气”就是对未来的期待。知识大爆炸时代,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教育技术迭代革新,
但教育的核心价值从未过时,那就是激发潜能、培养品格、传承文明;教育的目标从未过时,那就是帮助学生筑牢学识根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老师们,历史上的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新技术、新思想的诞生,而教育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教育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要坚持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引导学生去探索真理、去塑造自我、去理解世界,去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合格公民。
二、在自我突破中笃定学习的意义
学习是教育的关键问题,智能时代对学习问题的关注热情前所未有,
如何理解学习的目的,如何看待学习的意义,决定着学习的高度,也决定着教育的高度。人为什么要学习?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向外,学习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途径;向内,学习是我们个体成长的必需。认识世界体现了学习行为的工具性,个体成长体现了学习行为的价值性。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你是否能够分辨出哪些是真相,哪些是谎言的影子?你以为你看到了世界的真相,实际上可能只是被操控的影子而已。这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通过“洞穴之喻”所揭示的震撼人心的哲学洞察。
学习如同让人走出“洞穴”,获得启蒙,开启智慧,来到太阳底下,看到真实的世界。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强调学习的目的是追求自我道德完善,丰富自我。《论语》中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表达,荀子在《劝学》中解释说:“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强调了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修养自己、突破自我,而不是取悦他人、炫耀自己。学习,让你在人生路上拥有更加厚实的根基,去解决所遭遇的种种挑战和困难,去赢取所遇见的种种机会和可能。
同学们,你们要在自我突破中笃定学习的意义。学习,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拓展认知边界,塑造独立人格。每一次攻克难题,每一次思维碰撞,每一次登台亮相,都是成长的契机。勇敢地走出舒适区,学以为己,你将会发现自我成长的无限可能。
三、在梦想追逐中把握青春的意义
青春如梦似幻,却又如此短暂。青春本应该是向着星辰大海奋勇前行的激昂征程,每一步都踏出追逐梦想的坚定节奏,每一刻都迸发着挑战自我的无限勇气。但是,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的团队在我们青少年身上发现了一些让人担心的特征:学习无动力、对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意义感,总结为“四无”现象。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同学:迟到、厌学、不思进取,趴着、躺着的时间远超过坐着、跑着的时间,看手机、玩游戏的时间远超过看书、思考的时间,将青春虚耗在网络和游戏中无法自拔,对父母的苦口婆心无动于衷,对老师的精心授课了无兴趣,对同学的活动运动漠不关心。这样的青春,实在是黯淡无光,毫无意义。
青春的意义在于奋斗,而不是挥霍。青春是生命中最灿烂的华章,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年纪,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舵手。《南方周末》2025新年献词说:“我们之所以在这颗星球上行走,不是为了成为最快最好的机器,而是要在这浩瀚的星辰大海中找到自己、确认自己、喜欢自己”。
有意义感的青春,才会让你找到喜欢的自己。
同学们,无论你的梦想是什么,都要勇敢地去追求它。不要害怕失败,也不要畏惧挑战,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体验到青春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同时,也希望你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与进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携手并肩,在时代的洪流中坚守教育的真谛,在不懈的学习中提升自我的价值,在追梦的路上书写精彩的篇章。愿我们都能在新的一年里,活出生命的深度与温度,让每一刻都充满意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最终抵达心中的那片“春山”!
祝大家新年快乐!
文字 | 官孟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