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株洲市第十三中学官方网站!
今天是 2024年 04月 16日 星期二
株洲市第十三中学
Education & Research
教育科研
教研成果 您的位置:主页 > 教育科研 > 教研成果 >
让教育智慧照亮孩子的内心世界
2020-06-09 返回列表
让教育智慧照亮孩子的内心世界
 
【题  记】有感动就有爱,有爱就有责任。我们要永远保持一颗容易感动的心,永远保持热泪盈眶的情怀;我们要时时以智慧为灯,唤醒孩子内心的善良,照亮孩子的内心世界,点亮孩子的人生航灯。
新时代,呼唤“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呼唤心理健康、积极进取的阳光青少年。对“中国梦”的实现,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乃至每个家庭的幸福,教育担负着神圣的使命。多年以来,我经常想起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一次家长座谈会上,与会家长的肺腑之言、殷殷期望与点点泪光。他们,无一不期待着孩子能成就他们“望子成龙”的梦想。孩子的平安与成长,就是他们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就是支撑他们奔波忙碌和温暖前行的动力之源。“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就是校长们孜孜以求的教育愿景。只有阳光、幸福的师长,才能教出阳光、幸福的孩子。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与成长之路,需要用教育智慧照亮。
一、教育是农业,教育的意义在于照亮和唤醒
       “为生命而教,向美好而行。”成绩、分数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启迪智慧,润泽生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打好人生的底色,才是教育的本真。我们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对生命教育、励志教育、道德教育等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强调;我们在提升生存技能的同时,要对家国情怀、担当精神、阳光心理等倾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才是回归教育的本来面目,回归教育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教育有个很贴切的比喻: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农业靠种植,植物要自己生长。植物有自然的成长规律和成长周期,“欲速则不达”。在焦虑和功利心驱动之下,添加“生长激素”被催熟的植物果实,不仅味道差,往往有害于健康,甚至有“毒”。

        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是需要遵循规律、适时而为、用心巧为的“农活”,是以智慧点亮智慧、以善良唤醒善良、以激情点燃激情的事业。然而,现实中有多少内心焦虑的家长和教师,心急如焚地追求“立竿见影”,想方设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让一个学生拖班级后腿”,用“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统一标准”等工业的方式实施所谓的教育,但结果往往是“孩子好苦、教师好累、家长好烦”。

       尊重教育规律是教好孩子、带好班级、办好学校的前提,热爱学生、钻研教学、授人以“渔”是每个教师的天职。心理学有一个最基本的辅导原则,就是“助人自助”。通过疏导、引导,使来询者增强其独立性,而非增强其依赖性,使来询者今后遇到类似的生活挫折和困难时,可以自主地调适心理,解决困惑。教育的意义不仅是传授某种外在的、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更要从心灵深处唤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激活孩子内心“向善、向真、向美”的能力,促使孩子价值观、创造力的觉醒,引导孩子“热爱生命、提质生命”,以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自觉建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唤醒人类心灵中的真、善、美,照亮人生路上的每一段旅程。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把教育仅仅看做是在教室中提高分数的苦读之旅,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唤醒教育和自我教育。孩子的心智唤醒了,他就会留心发现周围的世界,探究其中的道理,并思考怎样与世界发生联系,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孩子自然会得到成长的力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与方向。
二、好老师是一盏灯,以教育智慧点亮孩子的人生航灯
       习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和师生们座谈时,提出了“四有”好老师的殷殷期待。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就是学生成长之路上的一盏明灯,引领方向,传递智慧,从而点亮孩子们心中的航灯,照亮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夜深人静之时,我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夜已深,问候辛勤的园丁们……每天的奔跑忙碌,就是我们平凡而铭心的教育人生之旅。只因为,遇见一位好老师,就是孩子们一生的幸运,我们不敢懈怠;只因为,感化一个孩子,就是幸福了一个家庭,我们唯有用智慧、耐心和包容,静等花开。 他日,在夕阳下,再回首你我的教育人生,我们自然会有载入校史的欣慰与自豪。我们用艰辛和诗意,让教育成为美好的遇见。
        好老师是一盏灯,好教育是生命的共同成长。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我们要注重改进与学生的教育与交流方式,特别是面对叛逆冲动的孩子,更要注意情感领先,攻心为上。无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要学会心平气和、从容不迫,学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注重细致沟通,让爱看得见!我们还要注意观察学生、了解学生。那些特别叛逆孩子的背后,往往都有令人感慨的家庭背景和令人同情的成长经历:他们或缺少亲情,或缺少温暖。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才会有的放矢,也才会实现“以心换心”。
“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里开放。”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对部分学生缺失了期待、爱心和耐心。我们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从实际出发,关心孩子的点点滴滴,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我们要从心灵上去感化他们,针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携手家长及时做好引领;同时,要指导全班同学学会接纳和包容,学会合作和分享,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携手共进,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
亲子关系改变,家庭就会改变;师生关系改变,班级就会改变,学校就会改变,我们的工作环境与幸福指数也会随之改变。我们要用心、用情、用力地去感化孩子、鼓励孩子、改变孩子们,做到“先表扬、后批评”;要精心策划,将教育根植于平等、友好、开心的活动之中;多用春风式的暖心引导,少用秋风式的声色俱厉;多让孩子自我感悟做人之道,尽到我们的智慧、责任和使命,让教育回归美好与温馨。
三、智慧的家长,用理性的爱照亮孩子的内心世界
       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而且是终身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教育的根在家长,问题孩子往往来自问题家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孤军奋战,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心理介入,指导家长改变教育方式、改善亲子关系、加强家校沟通,将对孩子的肯定和鼓励传递、影响家长,让孩子生活在阳光、希望和期待里。
这是我熟知的一个案例:
       学生A初中成绩一直很优秀,以非常出色的中考成绩考入某名校重点班。由于班上优生聚集,A生月考成绩在班上排名偏后,而使得望子成龙的父亲内心焦急。某日,A生因下晚自习后回家稍迟,且进门时还一直玩手机,而受到父亲斥责。A生本来就因考试成绩受到家长埋怨而内心不快,就在言语上顶撞父亲。父亲很生气,愤然把手机夺过来摔在地上。A生一怒之下失去理智,跑到厨房拖刀砍伤了父亲。就在母亲急着送父亲去医院救治的时候,A生从高楼上一跃而下,酿成一死一伤的悲剧。
       “冲动是魔鬼。”瞬间的心理失控,铸成了孩子的悲剧、家长的悲剧、家庭的悲剧……逝者已矣,生者煎熬。再述此事,不是为了辨析家长和孩子孰对孰错。只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有责任提醒或是警醒爱孩子的家长们,如何理性地爱我们的孩子?如何智慧地理解、懂得和面对孩子的叛逆,从而让孩子平安健康、阳光自信地度过青春期?这是千万个家长非常关注而又深感困惑的问题。
“攻心为上,情感领先。”观念转变,行动才会改变。家长务必加强学习,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在孩子成长的路上,除了和风细雨,严厉也是必要的。但严厉如何有效?如何可控?“未成曲调先有情”,让爱看得见,让孩子们懂得你的爱,尤为必要。
        作为家长,我们不妨认真思考:在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升的今天,我们孩子的幸福感提升了吗?他们的内心,对家长有感激吗?他们尊敬仰望的人群里,有家长吗?虽然他们在备受家长聚焦关爱的环境里长大,但往往家长的几句批评就能让他们暗恨滋生、怒目相向甚至彻底崩溃?
为什么会这样?更多应该反思的,还是我们自己。因为,孩子从呱呱坠地,到今天怎样的叛逆桀骜,都是在我们的养育之下。“解铃还须系铃人”。有一点毫无疑问,今天的这一代孩子,与我们的成长生态,确实有天壤之别。或许,是我们给孩子的爱太多,整天把一满碗红烧肉搁在孩子嘴边,请他逼他吃掉,孩子心里抗拒厌恶,没有了爱的感觉,更没有感激与感恩。或许,是我们忙于奔波忙于赶集,和孩子心灵交汇的时间太少,虽然孩子被美食华服包围,却又心灵孤单埋怨。或许,是我们期望值很高,却又等不及孩子自然的成长,一旦未按期待的轨迹走过就声色俱厉、暴风骤雨,而让孩子忐忑焦虑,甚至滋生仇恨......
       “一个民族的命运不是掌握在政治家的手里,而是掌握在每一个母亲手里。”虽然观点可能有偏颇之处,但是家长的教育水平、教育方法之重要,毫无疑问。此处的母亲,也可以理解为“家长”。作为教师、也作为家长的我,不时地写下了一些感悟:
——父母,真的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为人父母,需要太多的智慧、包容,还有教育孩子的学问。一味的打压或者迁就,都是危险教育行为。引导与奖惩、春风与烈日,都是成长的营养。规则是父亲给的,爱心是母亲给的,不可或缺。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教育亦然:让孩子从内心得到感悟,而改善自己。此谓之,成功教育。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压力山大!面对孩子的叛逆乃至仇亲,教育孩子更需要理性、包容和方法。只有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才知道什么是宽容。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需要释放的渠道和空间。“冷处理、合适的时候再沟通,严而有爱、让孩子明白你的爱,让爱看得见”,太重要了。
     不觉又想起了荀子的名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不论作为教师,还是作为家长,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成长。唯有如此,我们精心呵护的孩子,我们赖以支撑生命的希望,才会健康拔节,阳光成长,才会让我们欣慰忙碌,让我们温暖前行。
    
 
作者简介:孟祥忠,男,1969年2月出生,湖南澧县人。株洲市十三中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株洲市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电子邮箱:353031248@qq.com


二维码
株洲市第十三中学 电话:0731-22623656 传真:0731-22623655 网址:www.zz13z.com 地址:株洲市荷塘区石宋路399号
Copyright © 2019 株洲市第十三中学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19005998号-1   技术支持:三江商讯